一级指标  | 
     二级指标  | 
     三级指标  | 
    
    
     1.组织领导  | 
     1.1健全“三全育人”统筹推进常态机制  | 
     1.“三全育人”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推进“三全育人”思路明晰、举措具体、成效明显。  | 
    
    
     1.2健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 | 
     1.院(系)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,议事决策规则完善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涉及办学方向、教师队伍建设、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,由党组织先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。  | 
    
    
     1.3坚持党建带团建  | 
     1.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良好、成效显著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课程育人  | 
     2.1建立教案评价制度  | 
     1.及时修订教案,把课程育人理念贯穿教案修订全过程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对教师教案严格把关,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“一票否决”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2建立专业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发挥有效机制  | 
     1.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课堂教学,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把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。  | 
    
    
     3.科研育人  | 
     3.1建立科研育人导向机制  | 
     1.把正确的政治方向、价值取向、学术导向体现到科学研究全过程各环节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,在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、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、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上成效明显。  | 
    
    
     3.2健全科研团队评价制度  | 
     1.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,把育人成效作为科研团队表彰的重要参考。  | 
    
    
     3.3构建学术诚信体系  | 
     1.项目负责人或科研团队负责人注重对师生开展诚信教育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每年至少开设1次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。  | 
    
    
     4.实践育人  | 
     4.1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 | 
     1.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拥有1-2个社会实践精品项目。  | 
    
    
     3.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认证和表彰制度。  | 
    
    
     4.2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 | 
     1.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,落实规定的学时学分。  | 
    
    
     4.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 | 
     1.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,拥有至少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。  | 
    
    
     5.文化育人  | 
     5.1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革命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 | 
     1.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结合传统节庆日、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、毕业典礼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。  | 
    
    
     5.2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 | 
     1.定期面向师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,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。  | 
    
    
     5.3建立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发挥长效机制  | 
     1.充分挖掘院(系)和学科专业文化育人要素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院(系)文化建设成效显著,拥有至少1个校园文化品牌。  | 
    
    
     6.网络育人  | 
     6.1建立网络素养教育长效机制  | 
     1.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,遵守网络行为规范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拓展网络教育平台,结合专业特点开发网络教育相关软件。  | 
    
    
     3.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。  | 
    
    
     6.2健全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制度  | 
     1.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院系科研成果统计、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、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。  | 
    
    
     6.3探索网络育人工作量认定办法  | 
     1.有专人牵头负责网络力量培养,把网络育人工作计入工作量。  | 
    
    
     7.心理育人  | 
     7.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 | 
     1.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对不同学科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强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。  | 
    
    
     7.2健全预警防控体系  | 
     1.建立院系、班级、宿舍“三级”预警防控体系,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。  | 
    
    
     8.管理育人  | 
     8.1明确岗位育人职责  | 
     1.有体现育人元素的岗位说明书。  | 
    
    
     8.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 | 
     1.把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作为选聘教师的重要依据。  | 
    
    
     2.对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严格查处。  | 
    
    
     8.3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 | 
     1.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,作为评奖评优条件。  | 
    
    
     9.服务育人  | 
     9.1建立服务协同机制  | 
     1.建立与后勤、图书、医疗、保卫等多部门联动机制,配合服务部门落实育人要求。  | 
    
    
     10.资助育人  | 
     10.1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 | 
     1.建立物质帮助、道德浸润、能力拓展、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 | 
    
    
     2.有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。  | 
    
    
     10.2资助精准到位  | 
     1.资助对象、资助标准、资金分配、资金发放精准到位。  | 
    
    
     11.组织育人  | 
     11.1坚持评议考核制度  | 
     1.建立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,把“三全育人”作为考核内容。  | 
    
    
     11.2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 | 
     1.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培育工程。  | 
    
    
     11.3形成育人组织合力  | 
     1.工会、共青团、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组织动员、引领教育学生有载体、成效好。  | 
    
    
     12.条件保障  | 
     12.1政策保障到位  | 
     1.全面落实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”明确的政策要求和刚性指标。  | 
    
    
     12.2人员保障到位  | 
     1.辅导员达到师生比1:200要求,至少配备1名专职辅导员,有专职副书记。  | 
    
    
     12.3经费保障到位  | 
     1.按照师生规模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,纳入院系经费预算。  |